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脱贫攻坚

社会保障组2016-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林芝市民政局

2020-12-31

来源:林芝市网信办

【字体:

打印本文

5年来,市民政局脱贫攻坚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精准扶贫决策部署,围绕全市脱贫攻坚总体目标,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推进社会保障兜底“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聚焦脱贫攻坚,社会保障兜底责任进一步落实

1.落实党组织责任。市民政局通过党组理论中心学习组、党组理论中心学习组(扩大)、工作例会等,部署学习脱贫攻坚工作会议,学习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讲话、指示精神和中央、自治区、市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以及社会保障兜底政策文件,进一步强化脱贫攻坚政治责任。

2.落实班子成员责任。民政局党组按照班子成员责任分工制,确定了每名班子成员联系指导一个县局的工作责任制,主动将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政治责任,把主要精力放在脱贫攻坚上。定期不定期到所联系的县局开展脱贫攻坚调研活动,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履行好各自职责。

3.落实驻村帮扶责任。民政局党组按照驻村工作要求,每年选派优秀干部组建驻村工作队,驻村工作队员坚持每月上门开展帮扶走访活动,宣传扶贫政策,因户因人施策,开展脱贫人口“回头看”,确保脱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切实到位,巩固提高脱贫质量。

二、聚焦特殊群体,社会保障兜底政策进一步落实

1.落实社会救助政策。一是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5年来,全市兑现农村低保资金3685.86万元,受益17689人次。二是落实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政策。5年来全市发放特困人员供养金4096.79万元,受益5562人次三是落实医疗救助政策。全市严格按照《林芝市城乡医疗救助及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实施细则》文件要求,全面开展困难群众民政医疗救助工作。5年来全市共计支出民政医疗救助资金4845.07万元,受益困难群众59753人次。四是落实临时救助政策。5年来全市累计开展临时救助5109人次支出救助金1258.78万元。五是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5年来全市兑现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4737.57万元,受益39899人次。

201811月,波密县玉普乡阿西村村民次仁卓嘎被诊断出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等疾病,前后话费24万元左右。因结合扩散后续还要每月1万元左右的药费维持病情,属典型的支出型贫困家庭,波密县民政局通过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召集成员单位对其情况进行研究,结合后续治疗需求,给予了一次性临时救助9万元,并将其纳入了农村低保保障范围,切实兜住了其家庭基本生活。

2.落实政策兜底保障。一是按照“优先集中供养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的原则,积极开展政策宣传,截至目前,我市共有生活不能自理五保对象124名全部进行集中供养,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有的采取一对一的护工责任看护和一对一的协助看护办法(即:一名护工和一名健康老人协助看护一名生活不能自理老人),并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建立健康档案,由机构医务人员进行跟踪治疗。二是全面铺开“救急难”工作,为进一步做好乡镇临时备用资金存量管理工作,2020年实行临时救助备用金差补原则,补足各乡镇临时备用金3-5万元。截止目前,共计拨付资金208万元。三是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口318人及时纳入临时救助范围,累计发放救助金60万元。四是为全市为贫困人群代缴基础养老保险金302.26万元,受益30226人次。五是全市累计健康扶贫救助5216人次(其中市级以上救助861人次),救助兜底资金达950.68万元(其中市级以上救助达587.7万元),治愈人次3872人次,治愈率达74.2%六是完成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改造178户,兑现改造资金62.3万元。

巴宜区米瑞乡嘎萨村的尼玛次仁是一名孤寡老人,2020416日,他如愿住进了巴宜区特困人员供养中心。走进巴宜区集中供养中心大院,“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学”几个大字映入眼帘,楼房宽敞漂亮,环境干净整洁。得知他要来的消息,集中供养中心的工作人员早早就守候在了院内。尼玛次仁一下车,工作人员就热心地过来搀扶,仔细向随行人员询问他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得知尼玛次仁患有高血压,医务人员立即帮助尼玛次仁测量血压,并嘱咐他平时要多注意休息,多保养。稍作休息后,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尼玛次仁先后参观了院内医疗室、活动中心、理发室、食堂等场所,帮助他熟悉环境。  “扎西德勒!扎西德勒!”看到有新的朋友到来,一路上,不时有老人亲切地和他打招呼,这让尼玛次仁老人心里暖洋洋的,真正有了“回家”的感觉。老人的新家早在几天前就由工作人员打扫得干干净净,洗漱用品、生活用品以及衣柜、茶几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老人东瞅瞅、西摸摸,显然对这里的环境十分满意。  想到下半辈子终于有了依靠和着落,尼玛次仁十分高兴。临别前,他紧紧握住驻村干部的手,激动地说:“这里很好,我很满意。感谢党,感谢政府,让我们这些孤寡老人有了幸福的晚年生活。”

3.落实兜底保障标准。一是每年逐步提高各类救助标准标准。2016年以来,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2580元提高到2020年的每人每年4713元。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4940元提高到2020年的每人每年7070元。二是发挥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为减轻物价上涨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影响,市民政局及时启动了全市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为低保对象1985人次、特困对象1032人次、共计172.39万元,并督促各县(区)民政局将价格临时补贴按时发放到困难补助对象手中,有效缓解了物价上涨对困难群众生活的直接影响。

20194月,巴宜区百八镇开朗村村民提觉在村集体劳动中发生意外,左小腿骨,膝盖,大腿骨骨折,左手手臂骨折,其中膝盖和手臂属粉碎性骨折,因医药费花去家中所有积蓄,并签下7万元的外债。巴宜区区民政局了解情况后,及时将该家庭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畴,现每月可领取1231元低保金,同时由区民政局领导实地调研,并在户主住院期间进行了临时救助1万元。

三、聚焦群众关切,社会保障兜底工作进一步落实

1.落实兜底保障动态管理。一是排查“脱保”“漏保”。通过3年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全市共清退已超出低保条件的农村低保对象66290人;新增农村低保对象49207人。二是排查兜底保障。全面排查落实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重病、重残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对象及时纳入低保情况。全市纳入重病、重残对象共计2125人。

经历过寒冬的人,最能体会春天的温暖。墨脱镇米日村的向东对此深表认同。向东的妻子因病去世,他独自一人带着三个孩子生活,因患病又缺乏技术,一家人的生活跌入谷底。得知向东家的实际困难后,墨脱县民政局派出工作人员深入家中进行了解情况,并按照规定将其纳入了低保救助范围,然后又为他申请了村级水管员的公益岗位,再加上技术扶持和产业扶持,向东一家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

2.落实特殊人群机构建设。一是投资1.3亿元在61区建成了7个公办特困人员供养机构,建筑总面积为68706.16平方米,总床位960张,现使用床位649张,全市有意愿集中供养的特困老年人供养率达到了100%,切实发挥了政府兜底养老的职能。二是投资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共计8个,项目总投资4750万元,设置床位总数为217床,是集医疗、护理、康复、养生、养老为一体,能够为日常生活需要照料的老年人,特别是城镇“三无”老人、低保老人、残疾老人、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半失能等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膳食供应、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日间服务。三是增强残疾人服务阵地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和援藏投资项目先后建成林芝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林芝市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总站、林芝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和4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四是投资7200万元建成了市级儿童福利院,确定“以爱育爱,用最真诚的付出养育最优秀的人”为办院宗旨,扎实推进儿童抚育工作精细化、制度化、规范化、人性化四化目标,以全心全意服务儿童为落脚点,严格履行了党和政府赋于的工作职责,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与一般孩子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林芝市儿童福利院的小孩的“父母”是“共享”的,而一般小孩的父母是“私享”的,但那又如何,只要能温暖人心的爱是一样的。在福利院工作人员及“爱心妈妈”亦师亦母的关怀陪伴下,更早经历了人生苦难的他们兴许更懂得珍惜和感恩。林芝市儿童福利院每年培养出十几到几十名大学生,这些孩子都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但有更多,又来到了他们最初报到的地方。2018年,4名孤儿大学生走上了特困人员供养中心护理岗位,为特困人员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20191名孤儿大学生返回林芝市儿童福利院当上了一名“爱心妈妈”,4名孤儿大学生在县区民政基层入户岗位上发光发亮,为特殊困难群体四处奔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